十佳“优秀医生”候选人——荆军防先进事迹材料
荆军防,男,汉族,生于1976年9月,副主任医师,现任滑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外科腔镜中心负责人,安阳市肝胆胰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到滑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至今,2002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200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2年任职普外科副主任、微创外科负责人,201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曾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进修。擅长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手术操作精细,美容效果好;主攻肝胆胰、甲状腺、乳腺、疝、胃肠、周围血管及体表肿物等方面疾病;在超声引导下的肿瘤射频消融术及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定性发面具有独特的造诣。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国家专利15项。
多年来,荆军防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以视病人为母亲为主导思想,认真履行行业九不准,努力做到三好一满意,自觉抵制医药贿赂,拒收红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作风扎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时刻以病人利益为重。
2001年大学毕业后,荆军防怀着对希波克拉底和南丁格尔誓言的敬畏,他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单位滑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看到医院墙上所题的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为之震撼,他就暗暗发誓,继承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具有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2年至2004年在急诊科工作,让荆军防记忆犹新的是一个服毒自杀的患者,由于服毒量过大,出现了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深度昏迷,命悬一线,哪怕是离开吃饭的功夫,病人的病情就会恶化。为了病人荆军防硬是在单位里守了3天3夜,直到病人生命稳定才得以休息。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可他心里却很幸福,因为病人和家属终于有了希望。
还记得一个脑干梗塞的病人,是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当时他们夫妇身边没有孩子,被120车接到了急诊科。面对无助和无奈的两位老人,荆军防没有推诿、没有逃避,而是承担了儿子和医生两个角色。在他不断地努力下,老人奇迹般的康复了,这对夫妇眼含激动的眼泪说了声谢谢离开了医院。一周后这对夫妇再次来到了医院,荆军防以为老人有什么不舒服,赶紧迎了上去“怎么了大爷,哪里不舒服吗?”这对夫妇笑着说道:“我们很好,我们是来感谢你的”,说着拿出了锦旗和鞭炮,还有一颗人参,“孩子这颗人参你收下,我要为你送锦旗放鞭炮,为医院有这样的好医生好孩子点赞”…
2004年,荆军防没因工作需要调到了普外科。面对一个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环境,他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外科是一个要求苦练基本功的科室,没日没夜的加班成了常态,在发生重大事件和有急诊手术时,不管多冷的天,不管是否在医院,一个电话几分钟到岗,成了他的职业素养。他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一切为了自己的职业所在,一切为了病人!
记得在他28岁那年,一位患者家属在他成功为患者实施手术后,发自内心由衷的感谢说:“荆医生,看你那么年轻,还不到40岁就成了主刀”。面对患者的赞赏他微微一笑,他内心知道,没日没夜的加班熬夜,在他本来稚嫩的脸庞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可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从他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时,救死扶伤就成了他的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荆军防的手术刀下救活了无数条生命,凭借他对医学的热爱和百倍地努力,他成了当时最年轻的微创外科骨干医师、普外科副主任和外科腔镜中心负责人,成功开展了第一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等等先进微创技术。
记得他为试管婴儿孕妇病人,成功实施了滑县第一例孕妇胆囊结石合并坏疽性胆囊炎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面对因不孕不育而做的试管婴儿患者,胆囊坏死,必须手术,来之不易的妊娠,家属和患者不知所措,苦苦哀求保住他们的孩子,可荆主任心里清楚,坏疽性胆囊炎,重症感染,发烧39度以上,就连大人都有生命危险,何况胎儿!最终荆主任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把对胎儿和大人的影响降到最低,手术成功了,孩子保住了!虽然荆军防依然一脸严肃的表情,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内心是柔软的,是幸福的。
迈着矫健步伐精神抖擞的荆军防,如今已两鬓花白,岁月的痕迹彰显了他为滑县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事业和滑县人民健康作出的贡献,医者仁心,这就是我们的好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医师集一身的荆军防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