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优秀医生”候选人——李素彦先进事迹材料
李素彦,女,36岁,滑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扑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唐代医学家孙思藐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对“大医”的界定,成为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典范,也是李素彦孜孜以求的从医境界。在医疗岗位上工作近10年,李素彦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了不平凡贡献。
自从科室成立以来,为了填补医院肾内科和血液净化技术的不足,医治更多的肾脏病患者,李素彦不断外出取经,先后在省内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为了尽快掌握这方面技术,努力钻研,刻苦学习。当时科室在重重困难中发展,秉着努力工作态度,李素彦一步步坚持下来。期间,在科室里,李素彦还经常鼓励遇到挫折年轻人和情绪低落的家属,形成了一种“家文化”乐观向上的科室氛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肾内科和血液净化中心的软硬件水平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尤其是血液净化中心发展迅速,现已拥有50余台透析机器,200多名长期透析病人,成为医院水平先进科室。
在医疗一线的工作中,李素彦不仅体现了出众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管理才能,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对待患者的高尚医德。2008年,医院收治了一尿毒症患者,患者是借贷治病的,生活非常困难,严重缺少营养。李素彦得知后心里非常难过,不时掏钱买一些营养食品送至患者床头,患者及其家属感动的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李素彦是他们的亲人。2011年,有位透析患者口服农药中毒,病情十分危险。在抢救病人几天里,李素彦坚持守在治疗一线,连续几个昼夜不离开病房,直至病人稳定。家属感动得拉着李素彦的手久久不放,并掏出钱要答谢,但她婉言拒绝,告知家属这是自己份内事情。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李素彦恪尽职责,任劳任怨,严格要求自己,作为肾内科医生,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及风湿病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研究,为门诊及住院病人解决各种困难,为科室及医院医疗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素彦把解除病人的心理忧虑和病患折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但达到了理想治疗效果,也赢得患者信任,从医以来无重大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她视病人如亲人,大多数时间,总是第一人到病房,最后一个离开病房,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病人视李素彦为亲人,很多病人家属说,病人只要见到她就很开心,心里就踏实,病也好了一半。近几年,整体的医患关系并不乐观,但李素彦会和患者家属促膝长谈,讲解他们可能不了解的医疗常识,用真诚的沟通化解双方的芥蒂。
肾脏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尿毒症更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绝症”。因此,肾脏内科的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伴随着其他心理疾病的产生。李素彦在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常常在病房中开导情绪低落反常病人。有位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坚决要求家人中段对其的治疗。李素彦就经常抽空找病人聊天,耐心的向他灌输积极的信念并列举了大量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战胜疾病的患者事例,逐渐帮助他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作为科室副主任,李素彦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以具体行动和必要的交流方式,要求科室人员践行“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解病人之所难”的优质服务理念,提高科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她利用下班休息时间,通过网络等资源,动态了解本领域相关科研和知识的动态,不断及时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在科室里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查房时就具体的病例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所学。
李素彦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手把手地教他们医疗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临床医生工作繁重,但李素彦从没有因为临床工作的劳累而降低对工作学习的要求。她非常重视对年轻医生培养,不仅在学问上,更在做人做事的方面,经常说:要想做好事,首先做好人;要做好医生,必须要有爱心、责任心。